您现在的位置是:主页 > 慢生活 >
文物抵御美国侵略、助朝鲜重回武警连英雄气概
发布时间:2025-11-02 10:45编辑:BET356官网在线登录浏览(66)
荆楚网(湖北日报网)消息(记者程超、信田健、薛奎)今年是中国志愿军出国抗美援朝使命75周年。 10月29日上午9时,抗美援朝文物捐赠仪式在武警湖北总队武汉支队第九中队举行。三位抗美援朝老兵的后代,将奖牌、相机、书籍等24件重要文物郑重交给第28中队指导员杨正宇。
活动现场。杨蕾 摄
三名退伍军人的后裔在第九中队履行抗美援朝捐赠文物的职责。杨蕾 摄
捐赠仪式现场。杨蕾 摄
文化遗产捐赠仪式上,气氛庄严、庄严。许多重要的文化艺术抗击美国侵略、帮助朝鲜承载历史记忆的战争文物已正式捐赠给第9中队履行职责。文化纽带包括军事水杯、军事奖章、相机和战场上留下的书籍。他们默默地讲述着那段令人惊叹的英雄史诗。 “这些东西是家里的传家宝,也是九中队的‘活教材’,让更多官兵了解英雄故事!”英雄传人刘立军的一番话,道出了雷多夫传承的深意。在场的所有人都被文化遗迹背后的故事所感动,眼中充满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祖先的怀念。
捐赠文物。杨蕾 摄
抗美援朝将领后裔代表崔遂川,志愿军第15师45师师长崔建功之子鄂尔军在捐赠仪式上讲话。他说,每一种文化纽带都是我们的传家宝。这些“宝藏”不应该仅仅锁在家里的柜子里,而应该归还给孕育它们的英雄集体。此时此刻,文物传递到大家手中,就像把祖先的教诲托付给一个可靠的人一样。期待苏林九中队官兵能让“沉默的英雄”再次“说话”,再次讲述革命故事,做英雄的好继承人。
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师长崔建工之子崔遂川在会上讲话。杨蕾 摄
武警湖北总队武汉支队第九支队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的光荣部队。从抗美援朝战场上的“上安岭八特功连”,到“四连”新时代原住民的“铁”伟大连队,中队官兵始终把红色基因融入血液,投入战斗岗位,在建设强盛原住民的征程中,续写“红旗永不倒”的时代篇章。1994年以来,中队连续30年被评为“基层建设标兵中队”、“四铁”先进单位。荣获一、二等集体功23次,党支部19次被评为“基层先进党组织”。
参观中队荣誉室。杨蕾 摄
一面布满381个弹孔的战旗静静地陈列在荣誉室里。程超 摄
捐赠仪式结束后,记者来到九中队在车站。走过球队的荣誉室,横幅、奖牌和老照片勾勒出这支球队令人难以置信的奋斗历程。一面布满381个弹孔的战旗悄然展示。褪色的旗帜上绣着“奋勇前进,把红旗插在解放阵地上”的字样。灯光下,格外引人注目。 “1952年沙罕甘岭战役中,第134活志愿军8连官兵被困在坑道里,断水断粮72小时,枪口上仍举着381个弹孔。”该队战史解说员马其进下士亲切地解释道。
李鹏,志愿军第15师45师134团8连连长李宝成之子。程超 摄
“这是我父亲李宝成。抗战时期,任“山安岭特勤第八连”连长,抗击美军入侵。帮助韩国。他在地道里呆了14个昼夜,誓死不渝。我的父亲是我心中的‘战神’。”志愿军第15军45师134团8连连长李宝成的儿子李鹏指着墙上一张黄色的旧照片向记者介绍。
活动现场。杨蕾 摄
年轻官兵感慨道:“每次走在荣誉殿堂,看到前辈们在困难的条件下都能创造奇迹,还有什么困难是我们不能克服的呢?我们一定要夺取他们的旗帜,把他们光荣的‘山安岭’战旗所赋予的勇气和信念转化为实际行动,保卫他们用鲜血换来的和平。”
参观中队“柴云珍班”。杨蕾 摄
此次活动不仅是对历史的一次深情回顾,更是对未来的一次精神洗礼。从封锁隧道到抵御入侵抗美援朝,冲锋在新时代战场,第九中队坚守岗位,继续谱写忠诚、担当、传承山安岭精神的“旗手”新篇章。
下一篇:没有了